书画名家
 

陈沫

时间:2008-11-19 访问人数:5491人


                                    陈宣羽艺术简介

     陈宣羽,又名陈沫,俗名陈秋芳,女,祖籍福建霞浦,职业画家。自幼受家庭影响从小习画,曾从事美术教育和电影广告宣传工作,2002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专业,2006年深造于北京画院研究生课程班,师从著名工笔画家莫晓松先生,著名国画大师石齐先生入门弟子。作品构图敛约,笔触温婉,线条柔美,色彩恬淡,有着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与柔情。无论是花鸟,还是人物;工笔,还是写意,均透着一种古典的雅致与高贵,她巧妙地将画理、技艺与人生的体悟融为一体,创作了一幅幅超凡脱俗、意境幽远的画作。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并被报刊杂志采用,近年来个人艺术评介及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聚焦名家》(2007专版)、《聚焦名家》(2007特刊)、《福建海峡时报》、《闽东日报》、《侨乡报》、《福宁书画》等媒体先后作过专题介绍。作品曾被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新西兰等海内外企业家和社会名流、政府官员、友人和机构收藏,入编《中华艺术大展》、《艺术中国》、《当代中国》、《彩墨英华捐献作品公益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鉴赏与收藏》、《宁德职业中专学校美术专业师生作品集》、《扬荣弃耻参与禁毒书画作品集》、《首届全国“山水杯”书画大展赛作品集》、首届宁德.温州两市书画作品集》、《书画经纪》、2008年当代艺术名家精品系列》(中国邮政明信片);曾出版2006年陈沫中国画选》个人作品专辑台历、《东方美术家撷英集》十人画册,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女子书画院艺术专员,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画圣吴道子》艺术策划、监制,山东省当代艺术院客座教授、中华书画名人网常务理事、《中华书画名人》编委、山东东方美术研究所创作类研究员。 
 2009年作品润格:工笔:2300元/平尺 ,写意:1300/平尺。
 
                                               艺术评论
 
艺术 是心中的一丛绿色
 
李尚锟
 
在精英云集的京城画坛,当代实力派女画家陈宣羽以其清丽明快、雅韵灵动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尤其是她的工笔和写意人物、花鸟,“状物写生,墨韵天成”,成为当代画界的一枝奇葩。
 
陈沫,艺名陈宣羽,俗名陈秋芳,祖籍福建霞浦。她自幼受家庭薰陶。父亲喜吟诗,乐琴弦,偶兴也赋诗词、书艺。母亲郑梅英,一生钟情丹青,古稀之年仍创作不辍,佳作频出。陈沫从小生长在这个艺术摇篮里耳濡目染,在琴诗书画上显露出不俗的艺术天份。中学时代林秋老师则是她最爱戴的启蒙老师,经常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校和班级出黑板报和专刊,青少年时代的陈沫迷恋于文化馆阅览室和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板报、美术大标语以及痴情于当地的工艺贝雕艺术,还拉得一手小提琴,而且扬琴、手风琴以及钢琴等等都是她闲余喜好的乐器。学校毕业后陈沫先后从事音乐、美术和电影广告宣传工作,她在艺术上不凡的才能享誉地方,人们总称她为“女画家”,陈沫的艺术成长可以说是一种自然天成。2002年陈沫带着梦想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专业,2006年深造于北京画院研究生课程班,师从著名工笔画家莫晓松先生,2007年被著名国画大师石齐先生收为弟子,并受王明明、郭怡孮、陈运权、霍春阳、王文芳、杨刚、蔡玉水、南海岩等老师的诸多指点,其作品已被海内外数十家媒体刊发与报道。作品曾被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新西兰等海内外企业家和社会名流、政府官员、友人和机构收藏,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画家成员,中国女子书画院艺术指导,山东省当代艺术院客座教授、中华书画名人网常务理事、《中华书画名人》编委、山东东方美术研究所创作类研究员等众多社会职务。
 
读画家陈沫的早期作品,其作品构图敛约,笔触温婉,线条柔美,色彩恬淡,有着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与柔情,透着一种古典的雅致与高贵。她巧妙地将画理、技艺与人生的体悟融为一体,令其笔下有着一种超凡脱俗、幽远的意境。陈沫的艺术成长应该是从自然走向必然。坦言,她的早期绘画创作理念深受李清照、朱自清、徐志摩、舒婷、汪国真诗词和与其一水相隔的台湾著名画家、作家席慕蓉女士以及歌唱家蔡琴的影响。90年代初,陈沫衷情于艺术创作,她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绘画,就象离不开音乐一样,蔡琴的歌就像一杯经年的美酒让她陶醉,她那波澜不惊、低回委婉的歌声,那种古典的浪漫和优雅的感伤总是让陈沫感动不已。而席慕蓉喜爱画荷花,她的作品描绘出各种不同时刻和光线下的出尘之美,虽不以女性主义为诉求,但是她的艺术却是高度女性化的表现。而陈沫也在其绘画风格与理念的侵染下,无形地表达着属于女性情感的纤秀唯美,将画与诗表现在同样的境界追求中,每每她在自己的作品前斟酌,她觉得自己如一名清丽婉约的古典女画家、女诗人。2003年陈沫就读中国美术学院期间,在一次展览上被莫晓松先生的一幅参展作品《暗香浮动》深深打动,因此就续下了以后的师生缘。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讨论女性艺术与文学的一文中说道:“偶像是一种力量,艺术是一种坐标,一个人追求自我实现,并梦想在文化艺术上有所成就,那么她所面临的自我挑战也将从偶像的艺术世界开始。”
2006年8月,陈沫再次插上梦想的翅膀,她只身来到北京,那是她童年的梦想。梦,显然是陈沫艺术无法摆脱的生命之重,对今天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她的思想也许是矛盾的,两面的。当现实生活无法使她满足的时候,她只能到作品中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一种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不美的成为一种美好,也许这正是艺术家的用心所在。陈沫先后在北京画院莫晓松先生工笔花鸟画研究生班和石齐艺术研究会系统而严格的绘画学习与创作中,两年多的时间,她在绘画上所表达的语境与创作元素是什么呢?代表作《红门》、《屏》、《梦舟》、《添香》、《一轮秋影转清波》、《花间独舞》等都像一首首叙述的散文诗,有个画家曾经在展览上看到陈沫的作品《一笛秋风》时说,她的作品总会把人的感情给煽动出来…….莫晓松先生在一次师生聚会中当着许多同学曾评说:“陈沫是个性情中人,作品很有个性,而且其表达方式就像一首叙述诗,许多人身上都无法相比的”。石齐先生也称赞她很有才华,很会画,对艺术有自己的追求,很有想法,色彩感很好,意境也很美,有深度,但对陈沫每个时期的创作要求很高。
一次,行佛法师经朋友引见来到陈沫的画室,法师本想呆几分钟就走,没想到法师一进入陈沫的工作室,眼前一亮,在画前久久浏览也不愿离去,还高兴地在作品前与画家合影留念,并滔滔不绝地道:太美了,无论色彩的应运还是意境都非常的美,很空灵,就像一个世外桃源,给人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天使在人间》和《踏歌起舞》让人随着画面走进一个空灵和美妙的世界......。而品陈沫的《盈盈一水间》,则像席慕蓉笔下的《渡口》、蔡琴唱的一首歌: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年华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就近年的创作,不妨从画家的代表作品与手记里进行一次深入的剖析。
 
2007年的盛夏,陈沫去河北白洋淀写生,此行也使得画家创作了《荷塘深处有人家》佳作,画家在手记里写到:一片无比清纯的荷塘深处,有一对呢喃的恋人,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塘荷作为背景,衬托恋人的纯洁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我创作的时候,特意在他们中间制造了倾倒的两片荷叶来暗喻俗世中的一切,它也许是无法逾越的,而正因为有了这“无法逾越”才更显得无比珍贵。两只水鸟是有灵性的,尽管身在俗世中,但他们超凡脱俗,都有一对飞向理想天堂的翅膀……
 
“那一片荷塘是如何的翠莹我想象不到,我也想象不到荷花是如何地绽放,只是感觉那必定是十分的清凉。记得2007年的夏日到河北白洋淀写生,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难以忘怀,我们划船到那荷塘深处,不时看到栖息的水鸟悠然自得或落或闲或走或飞,真是一幕世外水源极美的水墨画……越往荷塘的深处,那沁人心扉的荷香和舒适甘爽的清凉就越显得浓郁,船头清拨着一叶叶莲,鱼儿的身影也在清澈的湖水里闪现.而那幽幽的荷塘如果没有幽幽身影出现,也只能叫做清静而已,但它们却守在了荷塘,我感动它们如此纯洁,那荷塘也因此平添了几许诗的意境,惬意里糅合着令人迷幻的光影,清爽中又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不知不觉夕阳已落西边,天边酡红的晚霞弥漫,牧童的乡谣也从远处的村口传来,如痴如醉的我在友人的招呼下该回住地了,回望这暮色风中摇曳的莲影,惆怅便不由而生——明日,明日那一片荷塘是否依然还有在水一方的伊人?”
 
从作品《荷塘深处有人家》创作上来说,画家心中的对象、题材、语境、灵魂是人,是画家的精神与自然的融合,这里无不蕴含着老庄思想在画家陈沫笔下的人生与艺术相契的态度。她在日常生活中纵身自然,看花开花落、闲云舒展、于湖光水色,物态天趣中寻得心灵的慰藉和寄托。陈沫笔下在水一方的“伊人”是真力弥漫内在的境界,她用放眼四顾的艺术灵性,再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色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鹭飞鱼跃,玲珑活泼,渊然而生的灵境空间,让人读后融着几许清新与澄明,在那份闲适中多了几分心游的神往。
 
再读画家作品《紫藤与金鸡的集会》,及紫藤系列的一配诗作品。其写意画作右上方,两三根紫藤若在风中舞动,紫色的花瓣开的嫣然而浓烈,放佛能闻见一处沁人心脾的芳香;在嫣然若动的紫藤花下,一羽翼丰满而亮丽的雄鸡昂然阔步,并回望身后的四五只觅食的稚鸡,生动的笔墨情趣反映了画家某种关爱自然家园的情怀。画家在创作上不仅注重传统,同时也把当代人审美情趣通过简练的笔法,彰显在绘画语境上的鲜活与饱满。继续赏析陈沫的紫藤系列中的配诗作品《瑞夏紫藤恋》:那个圣洁的夏天/我要以心中的梦想飞翔/花开的季节站在紫藤花下/我无语/天 变的更加的纯洁/雨落满了山脊落满了江南/回望千里江山我的眼睛模糊了。雨忘记了岁月的烟云/希望我的等待是一种遥远的鼓声/此刻坚持着守望/芬芳的未来散发着田园与泥土的气息。乡土的风雨多大/让一点紫藤花瓣随雨而落……落在我的手掌心上/我轻轻的抚摸着/那一刻我知道了/生如夏花之绚丽。眼前的世界慢慢的清晰/雨一直在下我的等待/在紫藤花轻轻开时/静静地欣赏/在雨中/笔墨这天地间七彩的虹。
 
以上的两篇作品,,还有《昨夜花开》梦幻系列都可以探视出画家一种生活的姿态,这份从心而动,从性而游的旷达洒脱是画家感悟生命的一种哲学。为什么要说在画家作品里感悟生命的一种哲学呢?设想一下,现实生活的很多人,更多的是日复一日过着一眼见底的生活,他们似乎四面被绑,无形地束于“软性”的囚笼,没有生机没有对别人真诚的关爱。而画家在作品中表达的不只是一种对艺术本身的深情,同时也有一种在情绪低落时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可以说,画家陈沫乐享艺术人生的哲学乃是寄沉郁于悠然,化平实为敞亮。这种强化无疑是对人生与艺术的支撑与创造,很好诠释了艺术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信仰上的坚持,同时也与美的相随中,等待时刻被激活,并进行创造。
陈沫还是一个沉思型画家,这使她的作品都有一种思而后工的境界。因为有了自己的艺术方向,画家笔下的画不是走马灯般的喧哗和骚动,而是保持住了自己内心的纯净,把自己的梦坚持做下去,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她创作的深入和思考的超越。她一如既住地沉浸于小草的歌唱和莲荷的卓然,一如既住地独坐一角凝聚着人生的思绪,咀嚼着命运的滋味,也一如既往地在思考:她的每幅画都是一种想法和观念的表达,这使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与纯粹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与现实的图式流行和色彩样板拉开了距离。她的画显然是自己的歌唱,是与一朵花、一只鸟或一个人与自己命运融化后的歌唱。这歌声既使微弱,也因为来自真实和生命自身的力量而卓然不群。可以肯定,画家陈沫用艺术塑造的人生,不正是印证了这样一个不被常人所能发现与提炼的“现在”生活吗?这正是陈沫作品折射出的内蕴与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呈现出画家在个体内心深情的意象与庸常生活的“体验”:生存就是改变,变化就是成熟、成熟就是不断地、无穷无尽地用自己的“艺术规则”改变自己。
所以,当笔者在仔细透析女画家陈沫的如上众多的佳作后,就陷入对绘画立场与语境之境的思考,她作品中的哪些东西是完全属于她个人经验的,哪些又是超越个人而进入人们的普遍经验的。而当我感悟到这位艺术家同时具备了个人和普遍两层经验的时候,我就对她的艺术肃然起敬,因为这是一位具有一定超越性的艺术家,她的艺术存在并不是因为生活中种种偶然而否定自己的唯美、忧伤、喜悦与朴实。她坚定地表白绘画、音乐与文学是她精神与人生共鸣的舞蹈……
 
曾有评论家这样评说:她深谙画理,懂得如何控制内心激情;如何用洗练的笔触表达深邃的意绪。用笔不枝蔓、不张扬,收放有度,张驰得体。这是沧桑流转后的体悟,是岁月蹉跎后的练达,也是深谙“以艺术之轻拗救生命之重”的美学奥义后的赋形。她巧妙地将画理、技艺与人生的体悟融为一体,创作了一幅幅超凡脱俗、意境幽远的画作。
 
还有评论家这样评说:目前,人们现在所能读到的陈沫之作,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她的每一张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都有相对饱满的人文内涵,都有对人类命运的无声叩问。她们个个都是那样地鲜活而栩栩如生,没有一个人物被忽略过一次复杂丰满的精神世界。而陈沫绘画中所蕴含的唯美与灵性的审美意义十分突显,一种切入个人与时代色彩的艺术象征性也是多重再现的。这种绘画语境令观者吸引而感动,并被暖暖地慰籍。
 
“绘画艺术的美对于人类,实在是一种超升,一种洒脱。只有在它的面前,我们要以人格与内心的张力支撑一个需要完美的世界,我们要以创作美的热情去弥补身边的缺憾,去力所能及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画家陈沫对绘画表现的美一直都是这般热情洋溢地激赏着、迷恋着、信仰着、追求着。她的艺术历程是一名当代画家内心世界的标识,是构成艺术家内心创作的源头。这些如梦如影像或多或少地呈现在画家的作品里,充分展示着陈沫的审美意识与内心的向度。
 
当画家陈沫与笔者谈及她的艺术观点与追求艺术的历程,她也说道:她是个不善言辞交际的人,她离开家乡福建来到北京追求艺术,其中也有过艰难与困惑,但每当她拿起画笔,就仿佛有了一种被生命召唤的空灵与活力……
 
我坚信陈沫的这份从容与淡定能在这个飞速而浮躁的时代写下自己辉煌的篇章。在对陈沫绘画艺术的深度解析后,笔者也引用她的一首诗配画《梦舟》作为对画家真诚的期待吧!
 
北漂 是心中的一丛绿色
为何北漂?是信仰  是为了艺术
是现实中一种坚强 是奔向明天的一条大道
也许是一场革命  一场来自心灵深处的革命
 
想着今年的冬天 紫竹园的阳光温暖 纯净
遥远的乡土我已遗忘了很多
经年的山川怎载动一江东去的春水
来来往往的世间
尽发一叶载歌的兰舟
 
时常穿梭街头 走进地下铁
多少匆忙的背影都在下一站口涌出
我的心情时常在街头灿烂
水墨的气息
像一处绽放芬芳的紫藤花
在时尚汇聚的潮流里悸动
 
看远方的路写下家园  一片草地
如歌的岁月写着虹的痕迹
彼岸若花
 
回眸 放飞冬的随想
北漂 是心中一种绿色的感觉
 
作者李尚锟系青年评论家  某中央级媒体首席编辑记者
打印关闭 | 返回

中国女子书画院 版权所有 邮箱:zgnzsh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