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动态
 

改革30年 北京美术一派春意盎然

时间:2009-01-06 访问人数:1081人
中国美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年代里有着迂回曲折的历程。在“靡靡之音”“蛤蟆镜”“喇叭裤”“裸体”“邓丽君”“毕加索”“形式主义”“自我表现”“现代派”“精神污染”“官办展览”都还成为问题的时代,思想的解放无疑会影响到美术创作的各个方面。

春潮涌动:思想的解放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美术家在复苏的涌动下,纷纷成立各种形式的画会组织,这些画会通过展览和活动,表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画坛的勃勃生机。发生于1979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东侧栅栏上展出的“星星美展”事件,成为一直影响当今的挑战体制的先锋。所幸的是,经历过“文革”的那些一直受到压制、但如今执掌权力的美术界领导,给予了这些年轻艺术家以空前的宽容,不仅没有扑灭“文革”之后刚刚萌发的现代艺术的“星星”之火,反而对11月23日移展于美协北京分会的重要活动场所——北海公园“画舫斋”的结果,表现出了深度的理解。

北京从1978年以来作为思想解放运动中新思想的策源地,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影响下,对于过去在政治影响下的艺术思想进行了系列的反思和重新认识。1979年,吴冠中在《美术》发表了《绘画的形式美》,引发了关于“形式美”问题的讨论,而首都机场壁画引起的关于人体艺术的讨论,也连接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体艺术讨论的余脉,同样成为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信号。

思想的解放就是多元化诉求的萌芽。因为大门打开之后,各种各样的艺术思潮让人们眼花缭乱,刺激了人们反思的神经,接受和排斥,顺应和引导,都集中表现在1985年这个后来被称为“八五思潮”的历史记忆之中。

春雨滋润:画家的新生

因为1949年新政权的首都落户于北京,这里就集聚了曾经是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美术界精英,经过“反右”、“文革”和拨乱反正,枯木逢春的北京美术界依然有着庞大的名家队伍。1981年,美协北京分会拥有会员1221人,其中在京的中国美协会员791人。1985年在京的中国美协会员增至850人,北京分会会员也达到了714人。这两股力量都推动了改革开放后北京美术的发展。

作为北京美术创作专业队的北京画院,在1981年聘请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著名画家为院外画师,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1980年在文化部原中国画创作组的基础上成立的中国画研究院筹备组(1981年11月正式成立),则为北京地区中国画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新的平台。1980年,北京画家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丰收,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被评为一等奖;高虹、何孔德的《军委全会》,乔十光的《泼水节》获得二等奖;王路的《长江三峡》,杜健、高亚光、苏高礼的《不可磨灭的记忆》,闻立鹏的《红烛颂》,李苦禅的《盛夏图》获得三等奖。因为北京美协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了18块奖牌,为此,中国美协特向美协北京分会筹委会颁发了奖状。

春日柳丝:画舫的画影

从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全国美展(后被称作“第一届全国美展”)在北京举办以来,北京就成了全国的美术展览中心。而70年代末期北京美术展览的空间有限,除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陈列馆之外,只有一些非专业的展览场所,因此,开辟一个属于北京市的美术展览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之后,借助于颐和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等游人较多的公园内的空间举办展览,成为最为常见的一种选择。

1978年,仅北海公园的画舫斋就举办了8个展览,而1979年7月又在这里举办了“无名画会”的第一次公开展览,11月又接纳了被禁的“星星美展”。显然,这里表现出了与中国美术馆完全不同的格局。因为北海公园的地理位置适中,画舫斋在1978年之后就成了北京美协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而1982年的“北京春季画展”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北海画舫斋举行,也可以说明这一展览场所在当时的特殊性。画舫斋除了举办展览之外,还是北京美协活动的主要场所,这里曾经举办过学习《讲话》的讨论会等一些重要活动。

春天翱翔:壁画的影响

首都机场航站楼是“文革”后北京最重要的建设工程,它标志着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现代化的起步。1980年9月26日,首都机场候机楼壁画群落成,张仃的《哪吒闹海》、袁运甫的《巴山蜀水》等7幅作品被安置在二楼的餐厅和贵宾休息室,这被称作为1949年以来“我国美术工作者第一次大规模的壁画创作”。其中,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因大胆嵌入3个沐浴的傣家裸女而受到广泛争议,但这一出现在公共空间中的形象却是经过邓小平首肯的。海外媒体认为,“中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出现了女人体,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而对于以霍英东为代表的许多来内地投资的商人来说,当时最怕的就是政策变化,他那一时期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里就比较踏实”。但时隔不久,袁运生与他的壁画便卷入了印证改革开放历史的风波,《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也直到1990年亚运会之前才重见天日。

机场壁画的曲折经历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处境,也表现了社会转型期艺术发展和观念变革的艰辛。然而,轻松的社会主题,多样化的表现和不同的艺术语言,为人们开启了艺术的智库,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美术发展成就的标志之一。

春风和畅:人体的冲击

人体艺术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让人需要睁大眼睛细细察看的擦边球。1964年8月,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废除美术部门使用模特儿的通知》,但毛泽东在1965年7月18日对这一问题重新批示,“男女老少裸体模特儿,是绘画和雕塑必须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因此,1965年11月11日,由中宣部转发有关文件又正式解禁。但是,所解之禁只是限于“美术部门”的基础练习而已,艺术创作中的人体表现仍然处于所“禁”之列。

“裸”的强力突破,出现在1988年12月的中国美术馆,由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艺委会和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让中国美术馆的门前出现了排队购票的奇观。18天中约有22万人参观的数字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也是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全球50多家媒体中,仅国外就有七大通讯社报道了这一展览盛况,无疑,这已经超越了艺术层面。由北京美术界在新时期导引的人体艺术大潮,在经过了反复和迂回之后,最终冲破了拦截的堤坝,才有了此后无拘无束的表现。

春色满园:雕塑的复兴

1982年2月25日,中国美协向中央提出《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同年,国务院批准此建议,并拨款予以支持。三里河三角绿地的《飞吧!和平鸽》,紫竹院公园的《夏天》、《紫竹调》,玉渊潭公园的《林间琴声》,和平里绿地的《和平》,美术馆东侧的《画龙点睛》,正义路的一组雕塑被确定为第一批城市雕塑的地点和题材。之后,首都机场、卢沟桥等8处也被确定为设置雕塑的地点。可以说,始于80年代初期的城市雕塑事业,改变了北京的公共艺术环境,也带动了公共艺术和景观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 传统的架上雕塑在形式、风格和材质上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首先表现在雕塑从纪念碑的宏大主题叙事中,走向了更为宽泛的选取题材表达胸襟这一新的路途,无主题的轻松与趣味的表达,使雕塑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令人耳目一新。如程亚男的《夏天》、刘焕章的《无题》等。与之相应的是,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雕塑的造型手法也趋于简洁,抽象变形成为时尚,现成品的利用,以致装置艺术加入到雕塑的行列。以形式美感所表现出来的雕塑情趣,以现代观念所传达的艺术思考,成为80年代架上雕塑出现的新特点。

春晖恩泽:市场的萌芽

“文革”之后,经营艺术品的机构也就是琉璃厂的荣宝斋、王府井的北京画店和工艺美术服务部,以及北京市美术公司、北京市工艺美术公司、北京市文物商店等,而这为数不多的几家经营范围也基本上都集中在传统书画方面。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专营油画的画廊出现在北京的艺术市场中,这不仅改变了市场只经营传统中国画的局面,在业态上也改变了传统画店的经营方式,同时通过代理画家、举办展览甚至是研讨会,也带动了市场的运作。北京油画市场的由小到大,直接影响到像荣宝斋这样的老字号也开辟了西画廊,以致形成了当下油画市场与传统的中国画市场平分秋色的局面。

10年的开拓,保证了后来20年的长足发展。改革开放30年的北京美术的发展历程,足以说明改革开放对于20世纪后期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性,而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美术家又保证了21世纪北京美术发展的持续性,并像北京这座国际化的都市一样,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

作者:陈履生 (本文为《春风化雨——80年代北京美术家协会收藏精品集》序言,有删节)
打印关闭 | 返回

中国女子书画院 版权所有 邮箱:zgnzsh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