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杜平(瑞石)教授来抚顺女子画院教培
  “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国文化、建功新时代第三届妇女少年儿童主题书画作品展”正式开幕!
  祝贺中国女子书画院溆浦分院揭牌成立
  “巾帼风采“颂既中国女子书画院沈阳分院常务院长李秀芬
  笔酣墨饱题壮志,剑胆琴心绘大千。记书画家郭仕林
  喜迎“二十”大召开,为国庆献礼,“硕果飘香”书画展
  中国女子书画院抚顺分院与雷锋纪念馆联手举办“抚顺首届少儿书画展”成功召开
  中国女子书画院抚顺分院 庆“六一”举办“抚顺市首期少年儿童书画展”
  【知青人书画院】爱的奉献
  【知青人书画院】巾帼知青歌盛世 翰墨丹青颂祖国
 
艺术研究
 

奥运开幕式与国际公共艺术中的中国形象

时间:2009-01-04 访问人数:2606人

谈论公共艺术,不能关起门来谈论,而应该注意世界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运开幕式成为一项成功的国际公共艺术,从中反映出世界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华尔街日报》说:“奥运开幕式是一个旨在显示全球力量变化的仪式”;《洛杉矶时报》称:“北京奥运开幕式将现代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精美结合”;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说:“这场充满艺术性的开幕式所代表的,是中国引以为傲的经济发展和它奇异的文化元素”。加拿大《环球邮报》称:“中国用她的璀璨文化征服了世界”;英《独立报》网站在题为《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报道中说:“2008名鼓手擂出的鼓声如同滚雷,是开幕式的完美倒计时方式,它展现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数小时内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法新社评论说,“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文化。”

    文化定输赢。可以说,北京奥运开幕式在总顾问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的参与下,吸收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将中国文化演绎得精彩绝伦。张艺谋导演不再使用自己惯常的手法——大红灯笼、舞龙、熊猫、秦俑等大红大绿的色调,而是采用了汉民族的青绿山水和青花瓷的美妙色调,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文明创造——活字印刷、造纸术(以纸上画山水暗喻)、火药(以夺目绚烂的烟花隐喻),加上李宁在空中“太空漫步”,目不暇给地呈现出先进的中国古代文明和正在崛起的中国当代文明。中国有古代骄人的创造和奔月的动力,中国崛起的实力和征服太空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当代文化创新打下了五千年的坚实地基,在近代疲弱落后之后中国高新科技正在进入世界前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中国文化精华,让世界充分感受到中华文明希翼更好地融入世界并推动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了解与交流的善良愿望。

在奥林匹克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大交汇中,开幕式艺术地讲述着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度阐释和理解。北京奥运完全可以看成当代国际公共艺术的大实践。这一国际公共艺术通过大量运用当代科技而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具有面向世界、接纳世界的包容性。

这次奥运公共艺术的成功,给我们一些全盘西化的艺术家一个文化提醒:大文化的氛围变了,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疲弱挨打落后的“五四中国”,而是持续崛起高速发展的“新世纪中国”。五四的救亡与启蒙的“全盘西化”尚可以理解,今天的“全盘西化”动机就有些让人生疑。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亦步亦趋地缩小着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区别,甚至就直接成为西式的因袭表象,在完成中国式的文化转手中,放逐了自我创造性的深度理性思考和价值创造。当代艺术另一维度——力求避免文化公众性而醉心于潜在的话语表达意向性——即反抗同质化潮流,从民众社会话语进入到个性价值解放,从艺术理念的群体表达到自我精神独特性的自白。于是,个人化的艺术形态,开始阻断公众性话语通道,成为拒绝公众性的另类表达。另一些艺术家触及到这样的“文化盲视”后,开始改弦更张而致力于面对现代性制度下的公众艺术公共性或公共性艺术创作。

于是,公共性艺术在现代城市空间中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注视,无论是众多人为的社会性行为艺术,还是对西方前卫建筑的模仿的后现代建筑,甚至在电视媒体中的吸引眼球的艺术公众化,都将公共艺术看成公共空间中的不断制造的轰动性“事件”。当代艺术不再是审美景观的对象,而成为公共空间中意义爆发增值的过程,甚至成为公共空间中制造耸人听闻效果而一炮走红的“捷径”。

进一步看,现代城市为公共空间的拓展提供了超越于传统的尺度,在消费主义的怂恿下,公共艺术开始不再理会艺术的精神深度,而是让公众放弃对深度的探求而成为“平面化”的消费艺术。在消费社会不断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需要中,公共艺术放弃了“反抗性”,而与消费主义构成一种幸福生活的现世写照,使社会身份同消费品结合起来,消费构成一个欲望满足的对象系统,成为获得身份的商品符码体系和符号信仰的过程,加上广告的轰炸诱导,当代人不断膨胀自己的欲望,纷纷抛弃了独立思考的原则而加入到听从广告消费的物质饕餮大军之中,更多地占有更多地消费更多地享受成为消费社会中虚假的人生指南,甚至消费活动本身也成为人获得自由的精神假象。

面对种种日常社会现象的解释,需要关注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艺术为人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提供了怎样的新视界,为观察变动不居的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新角度。在后现代或者后物质时代,文化已经商品化,而商品又已经消费化。也就是说,艺术的公共化只有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公共空间,才能被“炒”作和被关注。艺术的生活日常化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的挫折感并导致一种得过且过的犬儒主义流行,使得人生的意义在日常生活的低水平满足中,遗漏了最为重要的话语。于是,公共雕塑、公共行为艺术,公众文艺事件、政治波普狂欢等大众化的节日,成为今日现代高度发展时期的身体欲望话语的再生产。这样,身体与自我问题,身体与心灵问题,变成今日的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肉体取代灵魂,灵魂在肉体中沉睡,已然成为今日艺术所关注的救赎与解放的问题。文化生产的象征符号所具有的话语单向暴力倾向,使得精英圈和日常生活文化圈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一种对抗或潜对抗性。

在我看来,在日常生活和大众艺术的公共空间交流中,如何弄清个体存在意义,阐明在物质世界中人的存在的精神性,以及透视经济生活导致的幸福神话,对从事文化研究和艺术公共性研究的人而言,殊为重要。这次奥运开幕式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震撼的不仅仅是“中国心”,而是整个人类的“世界心”。这说明在文化艺术领域,没有所谓的传统与现代的绝对分界线和价值普世性——并不意味着传统就是落后和不被国际社会接纳,同时也不意味现代和流行(如闭幕式上的被西方批评的“英国八分钟”的酒吧音乐盒时尚舞蹈)就会获得价值评判上的高分。奥运开幕式的成功说明:只有具有人性之美和文化之美,才能使世界的!

 

打印关闭 | 返回

中国女子书画院 版权所有 邮箱:zgnzshy@126.com